查看原文
其他

患者是否应该懂一点医学知识?医生:别因你的无知,弄丢了亲人的命

邓剑云 福建卫生报 2020-08-21


福建卫生报你和健康之间就差这一点→关注


10年前,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突然昏迷,被家属送到医院,检查后,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,建议立即采取手术治疗。


但患者家属拿不定主意,打了一圈电话,让亲戚咨询他们信赖的医生……五六个小时过去了,才决定采纳医生的建议。


虽然手术挽救了老人的生命,但因为耽搁太久,老人成了植物人状态。


我们又无奈又惋惜,如果家属懂一点医学知识,明白脑卒中的救治要争分夺秒,就能够和医生相向而行,共同争取抢救时间。


一位福建省省属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的心声  



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人说,

“中暑,吃这种药特别好”

“肺部有问题,去这家医院好”

...

患者或家属懂一点医学知识好,

还是全不懂的好?

患者为什么“不相信”医生?

我们采访了他们,

来听听医患之间的心声吧。


“别因你的无知,弄丢了亲人的命”


接受采访的多位省市县三级医院医生均表示

▾▾▾

希望公众能了解一些必需的健康知识,而且懂得越多越好,才不会盲目听信民间说法、虚假广告等;也更容易理解医生对病情的解释,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。


患者要懂哪些医学知识?


@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蔺佩鸿主任医师:家庭急救常识必须了解,有突发情况时,能及时帮助自己、家人及社会。


@三明市第二医院儿科张光林医生:患者至少要知道自己或者家人生病时,什么是不应该做的。像小孩发烧、咳嗽,家长要明白那是人体正常的反应,让它自然发生,找专业医生治疗,而不要自己给孩子用强力止咳的药物或退烧药等抑制它。这样有可能会伤害孩子,也会掩盖病情。


那么靠谱的健康知识从哪来?


可订阅一些正规的健康类报刊纸杂志;

参加医院举办的公益讲座;

基础的健康问题可以依靠线上搜索,但不要只听信网络答案,疾病需要交给专业医生诊治;

在就诊过程中听取医生的健康教育,积累健康知识。


“我又不懂医,我只是想心安啊”


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增强,人们在就诊前都会先大致地了解一些自己的病情。


可是有一部分人,将网络信息奉为宝典,却不信任为自己治疗的医生。


▲ 对于这类人群,医生认为还不如全不懂的好。


30岁出头的林小姐去年底查出肺部长了个结节,尽管医生清楚说明只要注意定期复查,并无大碍,但她仍十分担心。


她通过网上资料,判断自己的肺部结节是由炎症引起,于是找诊所医生开了消炎药,输液治疗了十几天。


可是复查时发现结节仍在,她才忍不住咨询主治医生。


了解情况后,医生无奈地对她说:“没有症状消哪门子的炎啊?滥用抗生素,受害的是你自己!


“我又不懂,我以为消炎,结节也就可以消了嘛!”林小姐感到很委屈,身体出现问题,总觉得要做些什么才安心。


@闽东医院呼吸内科郭良华主治医师:普通人不懂医学是正常的,正因为不懂更应主动求医、遵医嘱。在生命面前,“我又不懂”的理由并不成立。


@福建省肿瘤医院腹部内科林榕波副主任医师,有些在网络上可查到的医疗知识或权威指南上的推荐,其实是普适性的,并不完全适用于个体。


“久病成医”者慎“医”他人


公园里健身的大叔大妈群常常分享自己“吃某种药,效果很好”,病理也分析的得头头是道。


对于“久病成医”,医生也认为“民间高手多”。但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:

“久病成医”者只能“医”自己,而不能“医”他人,因为有时同一种症状不一定是同一疾病,凭借自身的经验推荐药物或将治疗方法给他人,可能伤害别人。


当患者出现新的病症,不可想当然、盲目操作,应该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;当有更适合的治疗方法或新药时,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用。


在了解自身疾病的情况下,更需要与医生沟通、商量。公众可能对某一种疾病很了解,但普遍缺乏全面、专业的医疗知识,而医生很多时候不只是治疗某一种病,而是对患者做整体的管理,医患各取所长,可以更好地治疗疾病。


END


福建卫生报记者:邓剑云

编辑:小林子


推荐阅读

点击图片阅读 | 好消息!福州三坊七巷首个“妈妈小屋”今起启用,哺乳不再尴尬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